园林植物病害防治中常常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这种方法有时很见效,比如针对叶部病害白粉病、缺素症状等,使用对症的杀菌剂或是肥料元素进行叶面喷施很快就能起到效果,但对于植物长势弱、萎蔫、枝枯等病症,再怎么喷药都不一定见效。这时,就要考虑地上部病害与地下部病害的内在联系。
由于园林植物普遍存在密植、土壤板结等问题,导致根系生长环境恶化,根腐病、根瘤病等病害频发,因此“头病脚治”的策略从根系健康入手解决地上部病害问题,是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的重要思路。
地上部病害与根系健康的关系
根系健康状况直接影响植物抗病能力。健康的根系能够充分吸收水分和养分,维持植物正常生理活动。以松树为例,根系发达的健康植株对松材线虫病的抵抗力明显强于根系受损的植株。同时,环境因素及不科学的栽培管理(如过于密植等),也会增加根部发生病害的概率。地上部病害症状往往与根系问题密切相关,例如银杏叶片黄化、早落,常由根腐病引起;月季生长衰弱、开花不良,可能与根瘤病有关。这些地上部症状是根系问题的外在表现。
如何从地上症状判断根系问题
1.叶片、幼芽表现叶片发黄、萎蔫、变小或提前脱落,可能是根部水分和养分吸收供给不足造成的。植物的幼芽因为细胞代谢旺盛及叶片表面覆盖蜡质或绒毛,能够阻挡病原体,不容易生病,所以如果看到幼芽萎蔫或是干枯回芽,往往是根部功能受损而造成的。
2.长势表现根系出了问题会影响到植物吸收功能,营养传导不足造成地上部分生长迟缓,表现为植物整体生长缓慢或停滞,新叶和新芽发育不良。
实施“头病脚治”策略的具体方法
1.建立根系健康监测体系至关重要。定期检查根系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如针对易发生根腐病的杜鹃花,应定期检查其根系颜色和形态。
2.改良土壤环境是“头病脚治”的关键。通过施用有机肥、调节pH值、改善土壤结构等措施创造适宜根系生长的环境。以月季为例,定期施用腐熟有机肥,可改善土壤通透性,预防根瘤病。
3.综合运用农事操作、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方法。一旦发现根系出现问题,不能简单地灌药了事。可以先采取挖根晾晒、断除没有活性的腐烂根等,然后使用专用杀菌剂配上促进发新根的生根成分,在治病的同时生新根,重新焕发根部活力。
4.土壤有益微生物的培养和改良是预防根系病害的基础。通过施用含有益微生物的有机肥,可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如在易发生根腐病的区域施用含有木霉菌的菌肥,可显著降低病害发生率。
园林植物病害防治需要树立整体观念。“头病脚治”策略强调通过改善根系健康来解决地上部病害问题,这是一种治本之策。未来,随着科研人员对植物病害研究的深入,更多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将被开发应用。园林工作者应加强根系健康管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从根本上维护园林植物健康,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叶片发黄、萎蔫或提前脱落,可能是根部水分和养分不足造成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